政策法规 | 2021年08月13日10:46:58 | 阅读:534 | 评论:0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交通运输行业而言,意味着行业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转换,意味着步入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新的时代背景下,外部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只有保持战略定力,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化危为机,才能确保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行稳致远。
交通运输供需持续旺盛的基本面 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为巩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份额的17%,对全球经济增量的贡献约占三成,人均GDP连续两年超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预计于2025年左右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将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性、系统性、规模性、持久性需求。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交通运输产业涉及其中14个行业门类36个行业大类,约190个行业小类;此外,交通运输同时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交通运输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既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和生活品质,也会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占全社会总投资比重逐年上升,未来仍将处于高位平台期,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供需持续旺盛的长期趋势和基本面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便捷舒适的价值取向更趋增强,在支撑经济运行、改善消费环境、挖掘内需潜力、稳定扩大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交通运输领域 蕴含抢占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契机
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能够把集中力量办大事上升为制度优势,进而成为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显著优势。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市场经济活力有机结合,既更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又充分发挥市场优势激发亿万主体加强应用技术研究。我国产业人才储备丰富,产业基础条件扎实,9亿劳动力中超过1.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有1亿多个市场主体,蕴藏着巨大的创业创新潜能;作为世界第一的工业制造大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交通运输作为面向应用为主的研究领域,依托我国举国性体制优势、广阔的需求市场、完整的工业体系、多元的应用场景等有利因素,完全有条件用好提升交通科技创新能力的新机遇,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无人车、无人机、地下物流、超级高铁、飞行汽车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研发投入强度逐步加大,以制造业科技经费投入为例,2017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为1.57%,比整个制造业的经费投入强度高出0.43个百分点。
区域协同为交通运输供给端发展 提供巨大空间
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既是我国制定和实施区域政策的基本单元,也是支撑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板块。我国将持续创新并健全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区域发展,加强东中西部产业有序衔接转移。东部地区依托区位、技术、产业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东中西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统一和协调。
产业梯度转移必将带来原材料、中间品、产成品、劳动力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快速配置需求,加之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产业及资源分布本不均衡,资源要素和产业需求间呈逆向分布,预计未来货运需求仍然旺盛,但需求结构、品质要求将发生变化。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形态,主要城市群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将进一步增强,主要城市群之间、城市群内部出行需求更加旺盛。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仍在扩容,国内市场规模巨大且不断发展,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出行的高端化和个性化趋向明显。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与世界的国际商务、旅游、文化等交往频次不断提升,非疫情情况下国际双向客运需求将出现快速增长。
总体上,客货运输需求分布的广尺度、结构的复杂性、层次的多样性,为交通运输供给端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十四五”时期 对资源要素需求仍处高位
下一篇:交通碳减排 别小看自行车
交通学习网
www.ali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