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 2021年08月15日09:56:06 | 阅读:628 | 评论:0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五一假期,很多人会选择“补偿式返乡”。1759个样本调查显示,在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的公众中,有51%的公众准备在近几个月返乡,其中接近七成计划在清明节、五一假期返乡。对于支持疫情防控而选择就地过年的群体,根据匡算,大约有1.25亿人次左右客流出现在清明节假期、1.43亿人次左右客流出现在五一假期,这部分客流叠加原本就存在的那部分客流,可能使单日客流量在清明节、五一假期创疫情发生以来新高,将对交通运输疫情防控和运输保障带来较大压力。
重新释放的返乡出行需求中,近七成集中在清明节和五一假期
2021年春运期间,为响应国家号召、有效应对疫情,大部分在外工作的公众选择就地过年。在此背景下,今年春运旅客发送量大幅下降,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春运40天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8.7亿人次,创1994年以来新低,比2020年同期(指农历同期,下同)下降40.8%,比2019年同期下降70.9%,日均发送旅客2177万人次,而正常年份日均发送旅客在7500万人次左右。
笔者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判断,今年春节返乡人员规模约为正常年份的五成左右。从春运历史看,旅客发送量出现下降并不多见,近20多年来仅2020年春运旅客发送量出现了明显下降。因此,今年很有可能是历史上返乡人员规模最少的一次春运。
为有效掌握清明节、五一假期公众返乡需求情况,笔者开展了专题问卷调查,收集有效样本1759个,涵盖体制内(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等)、外企、私营企业职员和蓝领工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在校大学生等不同群体。
从调查情况分析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结论:
一是五成左右公众今年春节未返乡过年。调查显示,51.3%的公众春节假期未返乡过年。其中,体制内职员未返乡比例更高,占比达59.1%,高于其他人群(为45.2%)13.9个百分点;跨省就业群体未返乡比例明显高于省内就业群体,前者春节假期未返乡比例高达76.0%,高于后者(为42.7%)33.3个百分点。从原因分析看,支持疫情防控、响应国家就地过年号召是主要原因,公众选择这一原因的占比高达90.4%;同时有9.6%的公众原计划今年就不打算回家过年。
二是响应国家号召而就地过年的公众中,有51%的公众准备在近几个月返乡,其中体制内职员、跨省就业群体返乡需求尤为强烈。体制内职员返乡需求更高,占比达61.9%,高于其他人群(为38.9%)23.0个百分点;跨省就业群体返乡需求更加强烈,占比达74.8%,大幅高出省内就业群体(为31.5%)43.3个百分点。
三是重新释放的返乡出行需求中,接近七成公众准备在清明节和五一假期返乡。调查显示,准备近几个月返乡的群体中,计划在清明节、五一假期返乡人员合计占比达67.6%,分别为31.6%和36.0%,另有近14%的公众表示近几月暂无返乡打算,而是计划在暑期或十一国庆假期返乡。这一返乡特点在不同职业群体之间基本一致,但在省内就业群体与跨省就业群体之间仍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省内就业群体选择在清明节、五一假期返乡合计占比达79.7%,特别是清明节占比为44.7%,分别高于跨省就业群体18.4个和20.0个百分点。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对于今年春节假期返乡需求受限制较为严格的人群,接下来几个月的返乡需求将更加强烈,特别是跨省就业群体,受限制最为明显,事实上这部分人群每年的春节假期返乡需求也最为强烈,春节返乡也是这一群体大部分人每年唯一一次返乡,这也造就了每年一次的人口大迁徙。在国家就地过年号召的大背景下,这种大迁徙在今年不复存在,返乡规模仅为正常年份的五成左右,若按照今年春节前2.7亿人次客流与前两年节前约11.3亿人次规模简单比较,缺口在8.6亿人次左右。就地过年的那部分群体中,根据匡算,大约有1.25亿人次左右客流出现在清明节假期、1.43亿人次左右客流出现五一假期,这部分客流叠加原本就存在的那部分客流,可能使单日客流量在清明节、五一假期创疫情发生以来新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提前谋划,加以应对。
必须全力以赴统筹好疫情防控和运输保障工作
一是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特别是要加大对入境人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监测力度。当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接种量已超过1亿剂,疫情形势正在朝着预期方向发展。但境外输入病例仍时有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0月17日至今,已发生了11例入境人员在解除集中隔离后核酸检测又呈阳性的现象,而且还出现了多起相关病例乘坐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情况,给行业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压力。对此,建议在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入境隔离期满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人员的筛查和监测,联合卫健等部门,对于隔离期满后入境人员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评估是否将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作为前置条件,坚决防止疫情通过交通运输工具传播。同时,严格落实所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人员全程戴好口罩、尽量避免其与其他乘客接触交谈等措施,决不能因为国内疫情形势好转而掉以轻心。
交通学习网
www.ali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