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院校 | 2021年08月16日13:46:15 | 阅读:557 | 评论:0
近两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近期,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并分阶段制定了不同目标。为实现目标,“计划”提出支持高校联合科技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7月31日,陕西省水务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的“水循环与碳中和技术研究院”成立暨揭牌仪式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顺利举行。
水循环与碳中和技术研究院是陕西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共建的科研创新平台。
研究院主要针对国家“水资源再生利用”和“碳中和”背景下的环保技术重大需求,结合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产业特征,重点突破典型工业聚集区和城乡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开展系列关键技术,工业方面以油气田、煤炭开发以及相关化工领域、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有色冶金领域等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节能减排为主攻方向;城乡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包括城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及节能减排、城镇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农村垃圾资源化利用、农村污水处理与多途径综合利用。
研究院着力于建设兼具科学研究、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多战略的创新平台,通过“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创新链驱动产业链”来推动水务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水处理的碳中和,为我国水务“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贡献力量。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欧美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了50年到70年,而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期限仅为30年,路艰且长。在此过程中,西安交通大学非常重视国家的能源战略和碳中和事业,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产出了一系列新成果!
近日,陕煤集团依托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平台,与西安交通大学程光旭教授团队进行对接。双方围绕国家“双碳”目标,确定了一系列项目,并签订“陕煤—秦岭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基金”,使“出成果”与“用成果”实现有机统一。
6月23日,西安交大-隆基股份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涵英楼举行。根据校企战略合作协议,隆基股份将与西安交大共建“交大-隆基零碳能源研究院”,这是在国家提出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背景下,融合西安交大的管理、能源、电力、储能、物理、材料等优势学科的科研与教育资源,双方共建团队联合开展面向“零碳”的能源的科研项目,促进绿色能源成果孵化转化,推动绿色能源与循环经济发展。
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还参观了隆基股份捐赠建设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光储充智能电站。该电站装机功率56.07kWp,占地面积280m2,配置微网预制舱及电动汽车充电桩,不仅可以使用光伏电力为校园新能源车充电,还可以用于储能专业微电网科研教学示范基地,向交大师生展示未来能源技术发展方向,助力创新港绿色校园建设,已经成为校园的“绿色风景线”。
氢能作为一种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陆运水运等领域,但“怎样更好地储存、利用氢能”是科学家们一直致力研究的问题。西安交大电气学院张锦英团队突破技术瓶颈,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储氢方法,不仅携带方便,还让氢能更安全稳定地工作。目前,张锦英团队正在开发进行基于新型储氢技术的便携式氢能电源,并将该技术应用于无人机、氢能源电动车等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交通学习网
www.alim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