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 2021年07月29日10:02:38 | 阅读:463 | 评论:0
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项目,运营10年来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仍然逆势增长,有效保障了我国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本文梳理了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保障我国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的作用和比较优势,指出其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别着眼短期和中长期提出维护我国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并提升相应竞争力的建议。
中欧班列对稳定国际物流供应链 比较优势凸显
经过10年持续发展,中欧班列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基本形成“三大通道、四大口岸、五个方向、六大线路”整体发展格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一些国际物流通道受到阻碍甚至被迫中断,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稳定和我国传统对外经贸发展受到冲击。
严峻形势下,中欧班列经过短暂调整,逆势而上,开行列数和发送货物量实现快速增长,成为服务我国对外经贸发展、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维护国际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力量,展现出比较优势。
安全性高,疫情传播风险低。相比空运和海运,中欧班列的分段运输方式不涉及人员检疫,大大降低了疫情蔓延风险。同时,数字口岸系统的研发将无纸化、无接触口岸通关变为现实,显著提高了通关效率,减少了人员接触,最大程度减少了疫情传播。
运行稳定,可靠性强。中欧班列主要开行城市全面恢复运营,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运行时刻发运货物,在疫情期间各种不确定因素激增的环境下,同样可以保证货物正常运输、按时到达,有助于维护我国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
速度较快,成本较低。中欧班列单程运行时间在两周左右,比海运节约10多天时间,全程运行时间约占海运周期的四分之一,而与速度更快的空运相比成本优势明显。这为对资金周转要求较高或季节性产品的行业提供了良好选择,提高了国际物流供应链周转效率;同时也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为欧洲地区输送抗疫和基本生活物资的时效性,助力全球抗疫合作。
服务可定制化、一对一。定制化中欧班列运营不仅满足了客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更通过“一对一”和“一站式”服务有效降低了国际货运过程中存在的疫情传播风险。
技术支撑下运输效率明显提高。为突破国家间轨距不同带来的运输短板,铁路部门自主研发了JSQ型商品汽车专用列车,实现“只换轮不换装”、全程运输“一车到底”,将换装效率提高了至少一倍。
国家发展改革委5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中欧班列开行1218列,运送货物11.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4%、33%,综合重箱率98%,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已达3.8万列,运送货物340万标箱,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51个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覆盖欧洲全境。
在稳定可持续发展方面 仍需夯实基础
受疫情影响,短期内中欧班列建设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于安全和服务两个方面。如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机制还不健全,难以对疫情期间的紧急情况和班列组织进行及时应对和灵活调度;线下货源组织、商贸业务办理、通关和集疏运等流程复杂,容易造成人员集聚,增加疫情蔓延风险;班次固定、频次有限,服务模式传统且单一,短期内无法及时满足由海运、航空、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转移而来的多样化客户需求。
从中长期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角度看,中欧班列发展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中欧双边贸易贡献率仍偏低,对于中国进出口总量以及国际货运总量的增量贡献有限;国际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不畅,存在通关标准不同、轨距不统一等影响中欧班列运输效率的问题;货源组织力度不足,尤其是回程班列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整体规划不足,参与主体众多,线路趋同化严重,企业间存在价格战等不良竞争。
短期着力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
完善应急机制,灵活调度协调。完善突发情况应急机制,针对疫情期间中欧班列在运输中遇到的各类紧急情况,要做好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保障运输安全和稳定。加强与欧洲各国铁路部门、货代、物流企业等沟通联系,根据不同国家的抗疫要求优化班列运输组织,及时调整货物运输时间、路线和联运方式,灵活调度在出入境口岸等待开行的班列,在特殊时期维护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发展。
下一篇:三一首辆氢燃料重卡下线
交通学习网
www.alimo.cn